翻译家、戏剧评论家童道明逝世:带着对世界的悲悯传承经典 | 译 • 名家

翻译家、戏剧评论家童道明逝世:带着对世界的悲悯传承经典 | 名家

627日上午9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著名翻译家、戏剧评论家童道明在中日友好医院逝世,享年82岁。



童道明(1937年—2019627日)

童道明是重要的契诃夫研究者和翻译家,著有论文集《他山集》《论契诃夫》,译作《契诃夫戏剧全集》(多人合作)、《可爱的契诃夫:契诃夫书信赏读》、《樱桃园》,剧作集《塞纳河少女的面模》、《爱恋·契诃夫》等作品。





《契诃夫戏剧全集》焦菊隐/李健吾/童道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年版

 《可爱的契诃夫》童道明/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与契科夫结缘,要追溯到他年轻时的留学经历。1956年,童道明赴苏联留学,在校期间因写作学年论文《论契诃夫戏剧的现实主义象征》受到导师赏识,自己的学术兴趣也转向戏剧文学。后来他回忆说,“当年上到大学三年级时,我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放弃学业回国治疗,临行前拉克申老师对我说‘希望你回到中国之后,不要放弃对契诃夫和戏剧的兴趣。’”这句话对童道明影响很大,决定了他毕生的学习方向“契诃夫和戏剧”。


契诃夫


契诃夫对俄罗斯乃至整个二十世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数据显示,他创作的经典剧目《万尼亚舅舅》、《海鸥》、《三姊妹》、《樱桃园》在欧美的演出次数仅次于莎士比亚戏剧。在童道明眼中,契诃夫最打动他的地方在于善良和幽默——

“作家的那种少有的才华,是需要少有的道德力量支撑的,这是契诃夫给我们的启发。对于文学家、作家来说,善良是一种生产力,如果契诃夫没有那样少有的善良,就绝不会有后来的这些作品。”

在翻译契诃夫的小说《在故乡》时,童道明相遇了他引以为人生座右铭的句子,“将自己的全部生命贡献给一项事业,从而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也成为一个让有情趣的人喜欢的人。”

童道明的翻译风格比较倾向于直译,尽量还原出契诃夫的简洁之美,他特别赞同“简洁是天才的姐妹”这句契诃夫名句,也用来提醒自己,翻译并非是一次性完成的事业,每当他重看自己的译本并有新的感悟时,修改译文也成为了一种习惯。

优质的译文造就了他的文本多次被话剧改编搬上舞台,也让更多读者和观众籍此领略了童道明对契诃夫的理解。他常常说,“把契诃夫给予我的感动,通过我的写作与译作传递给别人,使其他人也有了走近契诃夫的兴趣,这也是我的一大人生快事。”

或许是契诃夫惊人的创作能量给予了童道明鼓励,作为俄语文学专家、契诃夫戏剧翻译家,他在60岁有了惊人之举,学写剧本。

这一写就难以停下,从第一部纪念契诃夫《海鸥》问世百年而创作的话剧《我是海鸥》开始,相继写了纪念冯至诞辰百年创作的《塞纳河少女的面模》,《爱恋·契诃夫》、《三滴水》、《契诃夫和克尼碧尔》等二十余部剧本。还与导演查明哲为国家话剧院改编了开院大戏《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爱恋·契诃夫》剧照,2015  


“童先生的戏几乎没有反面角色,关注生活中的每一个人,爱每一个人,就像契诃夫一样,对世界充满了悲悯的情怀。”一位演员看完《三滴水》后如是说。

感谢像童道明这样的翻译家,他这样“苍老的年轻人”,带着思想与活力,不断将文学经典带给今天的读者。他的戏剧翻译从《海鸥》开始,到《樱桃园》结束,就以开始与结束的两句台词来纪念童先生吧。

“这就是我们的舞台,一个空的空间。”(《海鸥》)

“生命就要过去了,可我好像还没有生活过。”(《樱桃园》)

 

来源:文学报

本文系转载,如有版权问题

请联系 zgwsj20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