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走出去”呼唤翻译精品意识

文化走出去呼唤翻译精品意识


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电影、电视剧、图书出版物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产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日渐浮出水面——如何进一步提升文化产品的翻译水平,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文化走出去的广度和深度,关系到文化产品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被接受和受欢迎的程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而提高文化产品的翻译水平,也是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环节。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在北美地区上映并产生票房收入的近200部华语影片中,票房最高的依然是2000年上映的《卧虎藏龙》,该片也是北美历史上票房最高的外语片。在北美上映的中国影片票房最好成绩不到50万美元,绝大部分只有几十万甚至几万美元。中国电影要更好地打开海外市场,必须提高译制水平,这不仅要完成准确的字面翻译,更要在翻译的过程中,用海外观众喜爱和习惯的方式,让他们走近和了解电影背后的中国文化。智慧译百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这方面同样拥有丰富的人才储备,译员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以及专业的职业素养。

什么样的翻译才称得上好的翻译?著名翻译家傅雷曾说,好的译文一定要行文流畅、用字丰富、色彩变化。翻译时首先要做到的是让观众在对话中听明白人物到底在谈论什么,这看起来容易,但一旦人物对话背后嵌入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或者较为复杂的逻辑和情境,就往往很难用简单的话表达出人物本身表达的意思,从而给观众的理解带来困难。这也是当前中国文化产品在中译外的过程中常常遭遇的困境。同时译员在翻译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误,此时审校的专业性就尤为重要,智慧译百拥有资深的专职审校,为翻译质量保驾护航。

文化产品的翻译还须重视对作品所反映时代特色的尊重和对创作者艺术个性的尊重。举例来说,我们翻译一部反映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品,其中的语言一定具有那个时代的特色;反过来,当我们翻译一部以清朝或唐朝为时代背景的作品时,人物语言也一定有清朝或唐朝的不同特色。并且每个创作者都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就华语电影导演而言,李安电影与冯小刚电影就风格迥异,翻译工作如果把作品台词都译得很平庸,就给艺术作品减了分,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智慧译百在注重稿件准确性的同时也格外注意文化翻译上的技巧,专职定期培训已达到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译心与译技,对于译制者来说缺一不可。团队合作、艺术修养、真诚热爱,是译制者必备的三种品格。对于译者而言,拿到任何一个文本都要本着名著名译的精神去做,对于今天的翻译工作者来说,这种精品意识尤其珍贵。只有具备了精品意识,翻译工作才能推动中华文化走得更远,助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