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争议的期盼与解决

 翻译争议的期盼与解决


近几年来,由于受互联网迅速发展,以及翻译产品市场化加剧的影响,在我国翻译界出现了不少新的变化,并由此引发了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一些争议,如怎样看待快餐翻译、众包翻译和机器翻译等在实践中的应用等。随着我国加快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步伐,如何面对外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又出现了翻译可否连译带改的不同争论。一向受冷落的翻译学术界,因为产生争议而热闹起来,这是活跃学术的好现象。这场争议的主要分歧在哪里?

翻译是一种社会性劳动,翻译成果是供他人使用的。译作必须经过传播,被受众接受,才能实现其价值。于是翻译就存在学术与传播两个层面。从学术层面来看,翻译学是一门语言科学,翻译作品要遵循不同语言文字转换的要件、方式和规律,要求转换准确、到位,其重点在文字转换之上。中外译家曾经倡导的翻译理论,不论是尤金·奈达的等效翻译、严复的信达雅,还是鲁迅的信、顺、傅雷的神似等等,无不以忠实原文为首位。简言之,即任何转换,都不能离开,这应该是翻译学术必须坚守的一项基本原则。

再从传播层面来看,此时翻译作品,已变成翻译商品进入市场流通。在这个领域,它的目标,是让更多的受众接受它,从而广泛地实现其价值。其诉求重点,也就从完善“文字转换”,转向追求“传播效果”。一旦翻译作品进入市场,就具有商品的属性。同其他商品一样,为了追求产品价值的最佳实现,势必寻求更好的推销手段。原先重在“转换”的那些规则,被重在“传播”的需求所替代。那些“快餐翻译”“众包翻译”“连译带改”等等新的翻译模式,就在这种需求之下应运而生了。

我们译传世嘉翻译有限公司秉承着跟随社会进步与发展,不断创新,不断进步译员能力不断提升的原则。我们深知,在当今翻译领域,既要展现包容,更要倡导坚守。必须坚守翻译的学术属性,维护语言文字转换的科学规律,以及传统审美的要求。

在当今文化多元化时代,翻译消费的需求,也是多种类多层次的。对翻译,有的只要求信息传达,不注重文字对应;有的更追求翻译快捷,而不拘泥翻译精准。尤其当今处于“微时代”,线上浏览、微信本、图解本等浅阅读方式,深受许多受众所钟爱,因此,对于那些异于传统翻译模式的翻译现象,既然法律不禁止,市场有需要,就应该采取包容的态度,承认它的正当存在,让消费者去判断和选择。而相关的管理部门,则要对此做好服务与管理工作。

只讲包容当然不行。翻译毕竟是一门严谨的语言学科,是一种思维再创作,需要知识和智慧的投入,不能将它同市场上可以人工复制的物质产品同样看待。在当今翻译领域,既要展现包容,更要倡导坚守。必须坚守翻译的学术属性,维护语言文字转换的科学规律,以及传统审美的要求。

总之,对待伴随着时代发展而出现的新观点、新现象,必须理性分析。有的该扬弃,有的该包容,有的就该坚守。在翻译领域,就让便捷卫生的“快餐”,与精致美味的“佳肴”,各应所需,各行其道,互补共进,促进翻译事业更加有序地繁荣发展。